Quand tombe la pluie /當细雨纷飛時
Quand je m'ennuie /當我煩惱心憂
Quand vient la nuit /當夜晚來臨
Et quand s'en va I'hirondelle a tire-d'ailes/當燕兒展翅欲飛
Je me rappelle /我會念起
Tes mains autour de mon cou/你環繞在我脖子上的雙手
Ton baiser sur ma joue /和留在我面頰上的吻
Mon Coeur bat tout a coup /我的心莫名悸動
Oui c'est doux, c'est tout doux /是的,是如此的温柔
Comme un bruit de pas /如輕柔的步伐
Plus leger qu'un parfum du mois de mai/比五月的芬香更輕柔
Oui c'est doux /是的,是如此的温柔
aussi doux que l'ordeur du lilas/如丁香般芬芳
Doux comme un secret /温柔如一個小秘密
Quand je pense a toi /當我想起你
Quand cesse la pluie /當雨停時
La nuit s'enfuit /夜晚消失了
Tu me souris /你對我微笑
Oui je revois ton visage/是的,我再次見到你的臉
Comme un mirage dans les nuages/如雲中的海市蜃樓
J'ai les mains sur ton cou /我雙手環繞在你的脖子上
Quand j'embrasse ta joue /當我親吻你的臉頰時
Mon coeur bat tout a coup /我的心突然地跳動
J'ai les mains sur ton cou /我雙手環繞在你的脖子上
Et j'embrasse ta joue /我親吻你的臉頰時
Tant pis pour les jaloux/羡慕煞他人
1/23/2008
1/17/2008
忘川
忘川
李建復 唱
有一條小河叫忘川, 喝了川水就忘了一切,
忘了一切, 也忘了自己.
有一條小河叫記川, 喝了川水就記起一切,
記起一切, 也記起自己.
喝一口來自那忘川的水, 再喝一口來自那記川的水, 忘了一切又記起一切
忘川是冥界的一条河,相传人忘川深处,住着一位长须的老者-----他是监管世间轮回的仙人.死去的灵魂经过忘川,就可以重返世间,获得新生.当然,他们要饮下忘川的泉水,将前世的哀乐情愁全部忘却,曾经的一切都成为过眼云烟.
喝了忘川的水,会忘记一切
喝了记川的水,会记起一切
喝一口忘川的水再喝一口记川的水,会忘记一切又记起一切
李建復 唱
有一條小河叫忘川, 喝了川水就忘了一切,
忘了一切, 也忘了自己.
有一條小河叫記川, 喝了川水就記起一切,
記起一切, 也記起自己.
喝一口來自那忘川的水, 再喝一口來自那記川的水, 忘了一切又記起一切
忘川是冥界的一条河,相传人忘川深处,住着一位长须的老者-----他是监管世间轮回的仙人.死去的灵魂经过忘川,就可以重返世间,获得新生.当然,他们要饮下忘川的泉水,将前世的哀乐情愁全部忘却,曾经的一切都成为过眼云烟.
喝了忘川的水,会忘记一切
喝了记川的水,会记起一切
喝一口忘川的水再喝一口记川的水,会忘记一切又记起一切
1/15/2008
True
不像以往
講些什麼新年新希望阿
什麼生日願望
什麼目標阿
總覺得今年沒什麼勁寫
與其這麼說,還不如說我根本就忘記了
被時間驅使著讓我忘了嗎?
好像也不是如此
只是這一年好像不如我想的這麼簡單
我想要有點改變 想要突破
想要有時候能夠做點不同的事情 嘗試
這一年好像都有做到了
可是卻沒什麼成就感 也沒什麼特別的感覺
而且做了零零總總的東西
卻沒讓自己改變什麼獲得什麼
甚至
我根本不知自己想要什麼?
我只是因為不想念語言 所以不唸
我只是因為不想念研究所 所以不考
我只是因為不想做辦公室 所以想做點特別的
可是想了這麼多 做了這麼多 等了這麼多
其實也只是等於沒有做
可是還是必須說這一年過得其實還挺長的
回想的時候很像裙子上的彩色變形蟲 花花綠綠的
真的還蠻有意思的
但是面對之後的事情
現在開始 總是會有無可避免的焦躁
無可避免了
真的是如此阿....
而且,唸文學的...真的沒出路
因為我不是頂尖的 也沒說特別有興趣
只是餘暇時喜歡拿拿書翻翻 想想事情 思考一下
"喜歡"這種東西實在是太沒個準了。
選擇文學後悔是有的,
不過我不認為我選擇其他科系之後,
這種懶散的態度會變好一些
上了大學之後...
恩...怎麼說呢,誇張一點的話就是
好像每件事都在打擊自己的信心
我不認為我自由了
對於自己的那麼一絲肯定
總是能很快的被摧毀掉
而面對收拾爛攤子的自己
有種無能為力的感受。
只是....我越來越能感受到自己是非常非常幸福的這一回事
我擁有的真的是很多很多
這裡我就不詳說了,
太感性了好像不是能夠表達給別人理解的部份
如此這般了。
講些什麼新年新希望阿
什麼生日願望
什麼目標阿
總覺得今年沒什麼勁寫
與其這麼說,還不如說我根本就忘記了
被時間驅使著讓我忘了嗎?
好像也不是如此
只是這一年好像不如我想的這麼簡單
我想要有點改變 想要突破
想要有時候能夠做點不同的事情 嘗試
這一年好像都有做到了
可是卻沒什麼成就感 也沒什麼特別的感覺
而且做了零零總總的東西
卻沒讓自己改變什麼獲得什麼
甚至
我根本不知自己想要什麼?
我只是因為不想念語言 所以不唸
我只是因為不想念研究所 所以不考
我只是因為不想做辦公室 所以想做點特別的
可是想了這麼多 做了這麼多 等了這麼多
其實也只是等於沒有做
可是還是必須說這一年過得其實還挺長的
回想的時候很像裙子上的彩色變形蟲 花花綠綠的
真的還蠻有意思的
但是面對之後的事情
現在開始 總是會有無可避免的焦躁
無可避免了
真的是如此阿....
而且,唸文學的...真的沒出路
因為我不是頂尖的 也沒說特別有興趣
只是餘暇時喜歡拿拿書翻翻 想想事情 思考一下
"喜歡"這種東西實在是太沒個準了。
選擇文學後悔是有的,
不過我不認為我選擇其他科系之後,
這種懶散的態度會變好一些
上了大學之後...
恩...怎麼說呢,誇張一點的話就是
好像每件事都在打擊自己的信心
我不認為我自由了
對於自己的那麼一絲肯定
總是能很快的被摧毀掉
而面對收拾爛攤子的自己
有種無能為力的感受。
只是....我越來越能感受到自己是非常非常幸福的這一回事
我擁有的真的是很多很多
這裡我就不詳說了,
太感性了好像不是能夠表達給別人理解的部份
如此這般了。
1/10/2008
[慣例]大三上修課心得
大三上 學分數 24 十堂課
閱讀與寫作 2
英國文學 2
語言分析 3
初級日文 3
中級法語 3
中級法文會話 3
英文口語訓練 2
工程倫理 2
歷史 2
公民與法治 2
總的來說:
修了不少硬課,學的到多多,這學期大致上過的愉快,
不過少部份的廢課還是瑕掩飾了瑜
這也是沒法的事情
個別分析:
閱寫 stew
天阿。.
我以為我混就算了
你比我更混,不知道該感激你還是責備你
總之輕輕鬆鬆的交了兩篇作文就沒了...= =
英國文學
菲菲
我只能說我真的很喜歡她,
他雖然嚴厲,卻真的是個非常好的教學者
不過....我真的很害怕很害怕會被當,
我可是一點也不想修語言組
拜託拜託!!> <
語言分析
連伯伯
這堂課真的讓我修了以後非非非非常的後悔
早知就去上經原了,
這個課真的一點也不適合我
算了算了,罷了罷了
看到他就想翹課
初級日文
真武薰
他真的是位教學認真的好老師
好好學,會非常的扎實,
不過講義印太多,我都為我這學期砍掉的樹木
而非常的內疚何痛苦,真是對不起阿...地球上僅存的森林們
中級法語
于治中
嗯,我蠻喜歡他的
他真的是一個很紳士的老師 教的很像以前高中的教法
不過卻讓我蠻安心的
而且每次上課背課文讓我進步了不少。
中級法文會話
這課...
我真的是點了非常的尷尬,
結果果然也不是有好好認真的修習
覺得有點空空如也的感覺
很空虛
英文口語訓練
julie
根本就是個卡通人
而且你情緒也太激動了吧...= =
不過在這堂課上真的受到了很多的訓練
一大堆的speech,很充實
而且聽別人的speech真的是一件蠻enjoy的事情的
只是julie的反應讓我不太喜歡她
工程倫理
嘴砲
好個死嘴砲 真是門廢課大涼課
偏偏出席率又何等的重要
根本不能翹
有夠該死
唯一好玩的ㄧ堂是看 桃色風雲搖擺狗 的課
總之,廢
歷史
張元~
張伯伯真是個太可愛的人了!
超級會講故事的,歷史在他的眼中到底是如何的世界阿
我非常的喜歡她,上課不會想翹,作業也會甘之如飴的寫
考試也乖乖的準備,這種好老師真是不多了
以後大四還會去旁聽她的課
公民與法治
沈老師
說實在的也是個好老師,但是為什麼呢?
我也沒那麼喜歡她,不過幾乎不翹課就是了
到底是為什麼呢?
嗯..可能我不過就是為學分 而學分的吧
所以覺得沒什麼共鳴感
期末報告真的是嘴砲文,
老師看了應該會覺得我沒什麼建樹吧
不過倒是聽到了很多關於小黨生存的有趣議題
時事政治在老師的分析下,
也有新的了解,覺得她其實很不錯的,抱持著興趣去修,我會更喜歡他
over
總之,這學期真是個充實
又混兩個社團 又修了硬課多多的24學分
加上又接了個鬼活動籌辦,
覺得很天兵阿....= =
[靠北]
靠北
是怎樣
我承認我是一時衝動接下這原本可以無我無關的事情
我承認我是一點能力都沒有
我承認我自己也覺得很麻煩很累 覺得走一步算一步
但是
那又如何? 我已經決定不再遷怒,別隨便發牢騷
怎樣? 就是事情做對做好就好
倒是你
對我發什麼脾氣阿!! 幹!
是怎樣? 幫忙也是你說要幫
我逼你了嗎,就像我不是被逼的ㄧ樣,你不也是白吃的自願,
現在可好了,事情一不順利就強押到我頭上,
我又不是沒提醒你,
你又不是不知道你不擅長,
不知道還不早點開始弄,
混什麼阿!
有種你就把事情弄得妥妥貼貼的,
再回過頭踩在我的頭上說:
你怎嚜那麼蠢,這點事也弄不好,
不要事情做不到,還回過頭跟我抱怨你很煩你很煩
事情很煩
幹嘛? 我們做的是不一樣的事情嗎!
shit! 就事論事是怎樣? 我覺得我根本就沒錯
或許在朋友的立場,我是跟體諒你
但是就事論事才是正確的,
我沒有辦法談笑風生 然後還一邊砍人
總之要砍人就砍人,
現在是怎樣,不就是都想把事情弄完弄好嗎!
你最好給我想出個辦法,
反正我也不打算救你
事情分派下去就是這樣,要什麼資訊可以給你,
但事情就給我弄好
事情就是事情 有績效才有人脈
目前我們都沒績效
不朝正面發展就算了,
你還衝著我 白眼
是怎樣,
幹
真是不吐不快,又沒人聽,身邊都是當事人,
呼
今天就到此為止,
這種鳥心情,
也到此為止。
1/09/2008
1/04/2008
[轉錄]贖罪:聲音啟示錄 080103
贖罪:聲音啟示錄 080103
藍祖蔚
鏗鏗鏘鏘的鍵盤聲,敲響的是真心告白,還是想像世界的天馬行空呢?
聲音可以製造錯覺,聲音也可以解開生命的謎團,曾經在2005年拍過文學小說改編電影《
傲慢與偏見(Pride & Prejudice )》的英國導演喬.賴特(Joe Wright),這回則在2007
年作品《贖罪(Atonement)》玩了一個小小的聲音魔法。
《贖罪》改編自英國作家伊恩.麥克伊旺(Ian McEwan)的小說,描寫由綺拉.奈特莉(
Keira Knightley)飾演的富家女孩西(Cecilia Tallis)愛上了由詹姆斯.麥艾維(
James McAvoy)飾演的女僕管家的兒子羅比,他們或許有貴賤階級的身份之分,但是愛慕
相悅之情卻不受拘束,唯一的障礙來自年僅十三歲的小妹白昂妮(Briony Tallis,由莎
柔絲.羅南/Saoirse Ronan飾演),因為白昂妮也同樣暗戀著羅比。
電影從打字機的鍵盤聲展開,小小年紀的白昂妮正忙著寫作,打算在家族聚會上演出她的
第一齣舞台劇,鍵盤聲落,劇本告成,她急著尋找知音,但是沒有人認真對待,被選作演
員的表姐及表兄弟不是虛應故事,就是愛理不理,姐姐西也只是口頭推崇說那一定是傑作
,也沒認真翻閱,對白昂妮而言,那真是個充滿挫敗的燥熱夏日。
白昂妮從小就有寫作才華,想像力也過人,平常的人際互動看在她的眼裡卻有著完全不一
樣的連結與理解。就在排戲不成,百般無聊之際,卻抬頭看見姐姐正從水池裡濕搭搭地站
起身來,濕淋淋的衣裳貼緊全身,讓她曲線畢露,偏偏姐姐身前正站著女僕之子羅比。白
昂妮心頭一驚,立刻判定她撞見了姐姐的戀情。
她猜對了一半,西和羅比都互有好感,但彼此都不知如何表白,一切如鯁在喉。但是這時
,一直迴盪在空間中的打字機聲突然消失了,鏡頭順著拿著花走回房間的西身上轉向她輕
步走向水池的場景,原來,剛才的那一切都是白昂妮的想像與解讀,導演回到事件本身,
讓大家看清楚西為什麼要跳到水池裡,起因是名貴花瓶破了,心急的西於是跳進水池撈起
把手碎片,等到她從水裡起身時,才發覺自己宛如一絲不掛的出水芙蓉。
對西而言,有點糗,有點不知所措;對羅比而言,則是驚豔,也是錯愕。原本只能埋在心
頭的情愫,意外在那一剎那之間攤了牌現了形。
但是,一切都還只是暗潮,真實是什麼都沒有發生的,白昂妮只看到了後半段,因而有了
想像,同時也有挫敗和不甘,好像姐姐未經預告就搶走了她鍾愛的棒棒糖一般。
有打字機聲音的世界,意謂著作家的編織與創作,導演喬.賴特接下來就持續著這樣的模
式進入兩個不同的世界,一個是告白,一個則是贖罪。
告白的工作交給羅比,有了水池驚豔,羅比肯定了自己的心情,於是也敲打起鍵盤,要寫
信給西致歉,但是他心中念茲在茲的是池畔的美麗倩影,因而有了大膽露骨,春情盪漾的
求愛詩,不過,那一切只像是想像意淫,見不得人的,他只能揉掉,改寫冠冕堂皇的道歉
信,卻在陰錯陽差下送出了真心話,成為他後來被誣控的罪名。
同樣的鍵盤聲,完成天南地北完全不一樣的心情書寫,剛巧就呼應了《贖罪》的雙重論述
主題:一個是作家眼睛所見的世界,一個則是經過巧筆妙心編織出來的另類世界。真實是
什麼?心裡想的才是真的?表面光鮮的才是真的?還是付諸行動的才是真的?
贖罪的工作則交給白昂妮來完成,後來,她捏照事實陷害了羅比,導致姐妹反目,殘酷的
人生以及隨之而來的二次世界大戰讓她再也沒有機會彌補罪愆,她只能靠鍵盤來贖罪,別
人是「缺憾還諸天地」,她則是「缺憾還諸字裡行間」,一字一句坦承罪行,用她的筆墨
文采彌補所有的虧欠。
《贖罪》的功力與趣味在於你很難確定真實與虛構的世界,真實世界惆悵連篇,讓人不忍
;虛構世界卻美滿得令人不敢置信,打字鍵盤的聲音因而成為解謎的關鍵,做家音響好一
點的戲院去看《贖罪》,不但可以享受Dario Marianelli創作的精彩樂音,也可以聽音辨
位走上微妙鋼索,享受擺盪在夢幻與現實之間的樂趣。
藍祖蔚
鏗鏗鏘鏘的鍵盤聲,敲響的是真心告白,還是想像世界的天馬行空呢?
聲音可以製造錯覺,聲音也可以解開生命的謎團,曾經在2005年拍過文學小說改編電影《
傲慢與偏見(Pride & Prejudice )》的英國導演喬.賴特(Joe Wright),這回則在2007
年作品《贖罪(Atonement)》玩了一個小小的聲音魔法。
《贖罪》改編自英國作家伊恩.麥克伊旺(Ian McEwan)的小說,描寫由綺拉.奈特莉(
Keira Knightley)飾演的富家女孩西(Cecilia Tallis)愛上了由詹姆斯.麥艾維(
James McAvoy)飾演的女僕管家的兒子羅比,他們或許有貴賤階級的身份之分,但是愛慕
相悅之情卻不受拘束,唯一的障礙來自年僅十三歲的小妹白昂妮(Briony Tallis,由莎
柔絲.羅南/Saoirse Ronan飾演),因為白昂妮也同樣暗戀著羅比。
電影從打字機的鍵盤聲展開,小小年紀的白昂妮正忙著寫作,打算在家族聚會上演出她的
第一齣舞台劇,鍵盤聲落,劇本告成,她急著尋找知音,但是沒有人認真對待,被選作演
員的表姐及表兄弟不是虛應故事,就是愛理不理,姐姐西也只是口頭推崇說那一定是傑作
,也沒認真翻閱,對白昂妮而言,那真是個充滿挫敗的燥熱夏日。
白昂妮從小就有寫作才華,想像力也過人,平常的人際互動看在她的眼裡卻有著完全不一
樣的連結與理解。就在排戲不成,百般無聊之際,卻抬頭看見姐姐正從水池裡濕搭搭地站
起身來,濕淋淋的衣裳貼緊全身,讓她曲線畢露,偏偏姐姐身前正站著女僕之子羅比。白
昂妮心頭一驚,立刻判定她撞見了姐姐的戀情。
她猜對了一半,西和羅比都互有好感,但彼此都不知如何表白,一切如鯁在喉。但是這時
,一直迴盪在空間中的打字機聲突然消失了,鏡頭順著拿著花走回房間的西身上轉向她輕
步走向水池的場景,原來,剛才的那一切都是白昂妮的想像與解讀,導演回到事件本身,
讓大家看清楚西為什麼要跳到水池裡,起因是名貴花瓶破了,心急的西於是跳進水池撈起
把手碎片,等到她從水裡起身時,才發覺自己宛如一絲不掛的出水芙蓉。
對西而言,有點糗,有點不知所措;對羅比而言,則是驚豔,也是錯愕。原本只能埋在心
頭的情愫,意外在那一剎那之間攤了牌現了形。
但是,一切都還只是暗潮,真實是什麼都沒有發生的,白昂妮只看到了後半段,因而有了
想像,同時也有挫敗和不甘,好像姐姐未經預告就搶走了她鍾愛的棒棒糖一般。
有打字機聲音的世界,意謂著作家的編織與創作,導演喬.賴特接下來就持續著這樣的模
式進入兩個不同的世界,一個是告白,一個則是贖罪。
告白的工作交給羅比,有了水池驚豔,羅比肯定了自己的心情,於是也敲打起鍵盤,要寫
信給西致歉,但是他心中念茲在茲的是池畔的美麗倩影,因而有了大膽露骨,春情盪漾的
求愛詩,不過,那一切只像是想像意淫,見不得人的,他只能揉掉,改寫冠冕堂皇的道歉
信,卻在陰錯陽差下送出了真心話,成為他後來被誣控的罪名。
同樣的鍵盤聲,完成天南地北完全不一樣的心情書寫,剛巧就呼應了《贖罪》的雙重論述
主題:一個是作家眼睛所見的世界,一個則是經過巧筆妙心編織出來的另類世界。真實是
什麼?心裡想的才是真的?表面光鮮的才是真的?還是付諸行動的才是真的?
贖罪的工作則交給白昂妮來完成,後來,她捏照事實陷害了羅比,導致姐妹反目,殘酷的
人生以及隨之而來的二次世界大戰讓她再也沒有機會彌補罪愆,她只能靠鍵盤來贖罪,別
人是「缺憾還諸天地」,她則是「缺憾還諸字裡行間」,一字一句坦承罪行,用她的筆墨
文采彌補所有的虧欠。
《贖罪》的功力與趣味在於你很難確定真實與虛構的世界,真實世界惆悵連篇,讓人不忍
;虛構世界卻美滿得令人不敢置信,打字鍵盤的聲音因而成為解謎的關鍵,做家音響好一
點的戲院去看《贖罪》,不但可以享受Dario Marianelli創作的精彩樂音,也可以聽音辨
位走上微妙鋼索,享受擺盪在夢幻與現實之間的樂趣。
[轉錄]群星的最後一顆消逝了◎王丹
群星的最後一顆消逝了
◎王丹
如果不是因為我在哈佛念碩士的時候選修過英國文學的課程,如果不是那門課我的結課論
文寫的是布魯姆斯伯利團體(Bloomsbury Group),我可能跟很多人一樣,不會注意到《
紐約時報》上的一則訃告:九十一歲的英語詩人饒施(Paul Roche)因癌症不治,在他美
國的家中去世。訃告給他的頭銜是——「布魯姆斯伯利團體的詩人」。而且,他也許是那
個團體中仍舊在世的最後一個人。隨著他的去世,那片璀璨的群星就完全隱入時間的銀河
了。
就像布魯姆斯伯利團體裡面很多成員一樣,饒施也有著很傳奇而浪漫的情感歷程:1953年
他的情人為他生下長子之後離他而去,次年他認識一個在歐洲旅行的美國姑娘,之後一連
有了四個孩子,但是在1983年離婚。聽起來很簡單的家庭生活的背後,是他與另外一位布
魯姆斯伯利團體的重要成員,畫家杜坎.格蘭特(Duncan Grant)長達三十年的同性愛人
關係。他們並未生活在一起,但是格蘭特臨終前去世在饒施家中。他們的愛情深摯持久,
但是幾乎完全限於柏拉圖式的精神戀愛層次,事實上,饒施走上詩歌創作的道路,就是格
蘭特一再鼓勵與督促的結果。而格蘭特與另一位畫家Vanessa Bell也有過一個孩子,但是
Vanessa最終無法克制對於格蘭特與饒施之間的深厚感情的嫉妒,離開了格蘭特嫁給了藝
術評論家Clive Bell,這兩位Bell也是布魯姆斯伯利團體的主要成員。值得一提的是,
Vanessa Bell的姊姊是布魯姆斯伯利團體最有名的成員——維吉尼亞.伍爾芙(Virginia
Wolf)。
聽起來有點複雜,但是這正是布魯姆斯伯利團體的特色:具有頂尖文學藝術才華的一個小
團體,內部有錯綜複雜的情感糾纏,同性異性之間交叉在一起,為他們的創作增添了很多
豐富的內涵。這個團夥實際上因此而成了一個大家庭,但他們不是後來美國五○年代那種
群交式的性解放鼓吹者,他們之間的糾葛大多是感情上的交流,這種家庭一般的悲歡離合
使得這個團體煥發出奇特的魅力,他們的創作形塑了20世紀初期英國文學藝術的面貌,至
今仍舊是英國文學藝術版圖中最為亮眼的一塊。我們看看他們的主要成員就知道這個團體
在英國文學上的重要性了:除了剛才提到的那五位之外,還有藝術批評家Roger Fry,經
濟學家凱恩斯,著名編輯Desmond MacCarthy,作家David Garnett(格蘭特的另一位同性
情人),傳記文學作家Lytton Strachey(格蘭特的堂兄),等等。這些人在伍爾芙姊妹
坐落在布魯姆斯伯利大街的家中定期聚會,共同討論各種不同的文化藝術話題,對各自的
創作提出批評,布魯姆斯伯利團體的名稱就由此而來。
在世界文學藝術的歷史上,再也找不到這樣的一個團體了:他們其中幾乎每個人都跟團體
中的其他成員有家人或者愛人的關係,他們的群體屬性建立在彼此的感情基礎之上,他們
的成就就是他們的感情結晶。世界上也再也找不到什麼文學藝術團體能夠像布魯姆斯伯利
團體這樣影響深遠的了,以至於到今天,當他的最後一名成員去世的時候,他的頭銜都仍
舊不只是詩人,而是「布魯姆斯伯利團體的詩人」。
◎王丹
如果不是因為我在哈佛念碩士的時候選修過英國文學的課程,如果不是那門課我的結課論
文寫的是布魯姆斯伯利團體(Bloomsbury Group),我可能跟很多人一樣,不會注意到《
紐約時報》上的一則訃告:九十一歲的英語詩人饒施(Paul Roche)因癌症不治,在他美
國的家中去世。訃告給他的頭銜是——「布魯姆斯伯利團體的詩人」。而且,他也許是那
個團體中仍舊在世的最後一個人。隨著他的去世,那片璀璨的群星就完全隱入時間的銀河
了。
就像布魯姆斯伯利團體裡面很多成員一樣,饒施也有著很傳奇而浪漫的情感歷程:1953年
他的情人為他生下長子之後離他而去,次年他認識一個在歐洲旅行的美國姑娘,之後一連
有了四個孩子,但是在1983年離婚。聽起來很簡單的家庭生活的背後,是他與另外一位布
魯姆斯伯利團體的重要成員,畫家杜坎.格蘭特(Duncan Grant)長達三十年的同性愛人
關係。他們並未生活在一起,但是格蘭特臨終前去世在饒施家中。他們的愛情深摯持久,
但是幾乎完全限於柏拉圖式的精神戀愛層次,事實上,饒施走上詩歌創作的道路,就是格
蘭特一再鼓勵與督促的結果。而格蘭特與另一位畫家Vanessa Bell也有過一個孩子,但是
Vanessa最終無法克制對於格蘭特與饒施之間的深厚感情的嫉妒,離開了格蘭特嫁給了藝
術評論家Clive Bell,這兩位Bell也是布魯姆斯伯利團體的主要成員。值得一提的是,
Vanessa Bell的姊姊是布魯姆斯伯利團體最有名的成員——維吉尼亞.伍爾芙(Virginia
Wolf)。
聽起來有點複雜,但是這正是布魯姆斯伯利團體的特色:具有頂尖文學藝術才華的一個小
團體,內部有錯綜複雜的情感糾纏,同性異性之間交叉在一起,為他們的創作增添了很多
豐富的內涵。這個團夥實際上因此而成了一個大家庭,但他們不是後來美國五○年代那種
群交式的性解放鼓吹者,他們之間的糾葛大多是感情上的交流,這種家庭一般的悲歡離合
使得這個團體煥發出奇特的魅力,他們的創作形塑了20世紀初期英國文學藝術的面貌,至
今仍舊是英國文學藝術版圖中最為亮眼的一塊。我們看看他們的主要成員就知道這個團體
在英國文學上的重要性了:除了剛才提到的那五位之外,還有藝術批評家Roger Fry,經
濟學家凱恩斯,著名編輯Desmond MacCarthy,作家David Garnett(格蘭特的另一位同性
情人),傳記文學作家Lytton Strachey(格蘭特的堂兄),等等。這些人在伍爾芙姊妹
坐落在布魯姆斯伯利大街的家中定期聚會,共同討論各種不同的文化藝術話題,對各自的
創作提出批評,布魯姆斯伯利團體的名稱就由此而來。
在世界文學藝術的歷史上,再也找不到這樣的一個團體了:他們其中幾乎每個人都跟團體
中的其他成員有家人或者愛人的關係,他們的群體屬性建立在彼此的感情基礎之上,他們
的成就就是他們的感情結晶。世界上也再也找不到什麼文學藝術團體能夠像布魯姆斯伯利
團體這樣影響深遠的了,以至於到今天,當他的最後一名成員去世的時候,他的頭銜都仍
舊不只是詩人,而是「布魯姆斯伯利團體的詩人」。
[轉錄]年度名家選書》有人問我2007年的人文書
年度名家選書》有人問我2007年的人文書
【聯合報╱傅月庵(文化工作者)】
人文類
‧《認得幾個字》/張大春著/印刻出版
‧《越讀者》/郝明義著/網路與書出版
‧《江湖在哪裡?》/吳音寧著/印刻出版
‧《甲骨文》/彼得‧海勒斯著/盧秋瑩譯/久周出版
‧《居酒屋閒話》/李長聲著/遠流出版
大約從2000年起,台灣讀者所擔心的事,便不是沒書讀,而是怎麼也讀不完書。尤其非小
說類,每年總有新的類型書寫出現,讓人眼亮心動,舊雨新知層積累進,豐饒多元於是形
成。出版觀察可以客觀,書籍閱讀則非常主觀。2007年台灣人文類書籍迭出不窮,一人雙
眼所見,殆如偃鼠飲河,不過滿腹。且書籍之入目,又多半與個人閱讀脾性、與書相遇之
因緣有關,很難說具有代表性。追根究柢以下所述諸書,不過是「2007年一名北台灣中年
男子在所能接觸的範圍內自認為很值得一讀的人文類書籍」而已。
2007年是個焦慮年。焦慮來自漫天蓋地的政治喧囂,以及幾乎所有人都搖頭的教育改革。
下一代的教養,一下子成了四年級同學會的共同焦慮:簡媜寫《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
印刻)、李豔秋寫《走一條快樂學習的路》(天下遠見)、夏瑞紅寫《醬子就可愛》(
時報文化),還有,別忘了龍應台的《親愛的安德烈》(天下雜誌)。但最有趣的一本,
私意偏好,還是寫完《聆聽父親》,接著用父親身分發言讓人聆聽的張大春《認得幾個
字》。此時此地,多半父母總把希望(責任?)歸諸於學校,還願以「家教」為己任者實
在不多。大頭春豪興不減,別人不會教,那我自己來,不逃避不推託。「知否興風狂嘯者
,回眸時看小於兔」,只此一點柔情,遂讓此書更有可觀!
經過多年努力,「與書相關的書」(book about books)這一類型閱讀已在台灣生根,年
年有佳構。今年的《布朗修哪裡去了?》(漫遊者)、《最糟也是最棒的書店》(布克文
化)、《如果你愛上一家書店》(網路與書)都是讓人印象深刻的。但假如說,作者書
寫有策略,閱讀似乎也不可一成不變,入乎其中也得出乎其外,好讀得更有趣一些。那麼
,郝明義高揭「沒有越界,不成閱讀」的《越讀者》,應該是面對資訊爆炸,不知如何「
超鏈結」的嗜書癮君子們的葵花寶典,人人都可一讀的二十一世紀本土版《如何閱讀一本
書》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農業。台灣農業「媳婦仔命」,不分藍綠,眾人
欺眾人騎沒人疼。積五十年忍氣吞聲之農怨,最後終於逼出了一名所謂的「白米炸彈客」
楊儒門,以及吳音寧這本讓人邊翻邊羞愧,深深覺得對不起這塊土地每一位農民的《江湖
在哪裡?》。此書與前些年的《女農討山誌》(張老師文化)、今年的《青松e種田筆記
》(心靈工坊)可併讀,讓我們對於這塊土地的農業有了一絲期盼。「吟到恩仇心事湧,
江湖俠骨恐無多」,事情最後也許不是這麼絕望吧。
中國崛起後,人人都想搞清楚這條巨龍的真面目。關於中國的書每年總有幾本,所可嘆的
,多半偏於「利」,今年撞衫對殺的《龍與象》跟《中國龍與印度象》就是一例。反之,
類如二十多年前包德甫《苦海餘生》那樣具有人文關懷的好書卻被掩蓋在一片錢流之中。
《甲骨文》就是這樣一本書,作者彼得‧海勒斯1996年踏上中國土地起,教英文、當記者
,為了撰稿,經常自帶帳棚,上山下鄉採訪。2006年他以「隱喻拼圖」方式書寫當代中國
變化的《甲骨文》一出,各方好評不斷。原因無他,論到底,在他筆下,中國的土地會呼
吸,中國人有血有肉會思考,而不僅是一筆又一筆的數據、一個又一個的案例而已。
日本離台灣很近,文化交流卻很矛盾。以出版而言,若非一面倒連聲叫好的「哈日書」,
就是相對菁英取向的「文學書」。新世紀以來,風向漸轉,茂呂美耶、新井一二三兩位以
中文寫作的日本作家功不可沒,日本庶民文化之趣,逐漸為讀者所知所愛。今年兩位女生
的《傳說日本》(遠流)、《我這一代東京人》(大田),乃至北正史、澤田重隆《東京
下町職人生活》同樣可讀。但論風頭之健,尤屬李長聲。從木馬所出的「時代小說」系列
起,他所寫的導讀便為讀者所喜。《居酒屋閒話》更看出其「知日」功力所在,談論異國
文化而不失主體性,不卑不亢,轉而自嘲,這在今日的中國人,尤其是面對日本的中國人
,可說絕無僅有,無怪乎其受歡迎,從北京、上海、廣州到台灣,沿途掌聲不絕。
【2007/12/30 聯合報】
【聯合報╱傅月庵(文化工作者)】
人文類
‧《認得幾個字》/張大春著/印刻出版
‧《越讀者》/郝明義著/網路與書出版
‧《江湖在哪裡?》/吳音寧著/印刻出版
‧《甲骨文》/彼得‧海勒斯著/盧秋瑩譯/久周出版
‧《居酒屋閒話》/李長聲著/遠流出版
大約從2000年起,台灣讀者所擔心的事,便不是沒書讀,而是怎麼也讀不完書。尤其非小
說類,每年總有新的類型書寫出現,讓人眼亮心動,舊雨新知層積累進,豐饒多元於是形
成。出版觀察可以客觀,書籍閱讀則非常主觀。2007年台灣人文類書籍迭出不窮,一人雙
眼所見,殆如偃鼠飲河,不過滿腹。且書籍之入目,又多半與個人閱讀脾性、與書相遇之
因緣有關,很難說具有代表性。追根究柢以下所述諸書,不過是「2007年一名北台灣中年
男子在所能接觸的範圍內自認為很值得一讀的人文類書籍」而已。
2007年是個焦慮年。焦慮來自漫天蓋地的政治喧囂,以及幾乎所有人都搖頭的教育改革。
下一代的教養,一下子成了四年級同學會的共同焦慮:簡媜寫《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
印刻)、李豔秋寫《走一條快樂學習的路》(天下遠見)、夏瑞紅寫《醬子就可愛》(
時報文化),還有,別忘了龍應台的《親愛的安德烈》(天下雜誌)。但最有趣的一本,
私意偏好,還是寫完《聆聽父親》,接著用父親身分發言讓人聆聽的張大春《認得幾個
字》。此時此地,多半父母總把希望(責任?)歸諸於學校,還願以「家教」為己任者實
在不多。大頭春豪興不減,別人不會教,那我自己來,不逃避不推託。「知否興風狂嘯者
,回眸時看小於兔」,只此一點柔情,遂讓此書更有可觀!
經過多年努力,「與書相關的書」(book about books)這一類型閱讀已在台灣生根,年
年有佳構。今年的《布朗修哪裡去了?》(漫遊者)、《最糟也是最棒的書店》(布克文
化)、《如果你愛上一家書店》(網路與書)都是讓人印象深刻的。但假如說,作者書
寫有策略,閱讀似乎也不可一成不變,入乎其中也得出乎其外,好讀得更有趣一些。那麼
,郝明義高揭「沒有越界,不成閱讀」的《越讀者》,應該是面對資訊爆炸,不知如何「
超鏈結」的嗜書癮君子們的葵花寶典,人人都可一讀的二十一世紀本土版《如何閱讀一本
書》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農業。台灣農業「媳婦仔命」,不分藍綠,眾人
欺眾人騎沒人疼。積五十年忍氣吞聲之農怨,最後終於逼出了一名所謂的「白米炸彈客」
楊儒門,以及吳音寧這本讓人邊翻邊羞愧,深深覺得對不起這塊土地每一位農民的《江湖
在哪裡?》。此書與前些年的《女農討山誌》(張老師文化)、今年的《青松e種田筆記
》(心靈工坊)可併讀,讓我們對於這塊土地的農業有了一絲期盼。「吟到恩仇心事湧,
江湖俠骨恐無多」,事情最後也許不是這麼絕望吧。
中國崛起後,人人都想搞清楚這條巨龍的真面目。關於中國的書每年總有幾本,所可嘆的
,多半偏於「利」,今年撞衫對殺的《龍與象》跟《中國龍與印度象》就是一例。反之,
類如二十多年前包德甫《苦海餘生》那樣具有人文關懷的好書卻被掩蓋在一片錢流之中。
《甲骨文》就是這樣一本書,作者彼得‧海勒斯1996年踏上中國土地起,教英文、當記者
,為了撰稿,經常自帶帳棚,上山下鄉採訪。2006年他以「隱喻拼圖」方式書寫當代中國
變化的《甲骨文》一出,各方好評不斷。原因無他,論到底,在他筆下,中國的土地會呼
吸,中國人有血有肉會思考,而不僅是一筆又一筆的數據、一個又一個的案例而已。
日本離台灣很近,文化交流卻很矛盾。以出版而言,若非一面倒連聲叫好的「哈日書」,
就是相對菁英取向的「文學書」。新世紀以來,風向漸轉,茂呂美耶、新井一二三兩位以
中文寫作的日本作家功不可沒,日本庶民文化之趣,逐漸為讀者所知所愛。今年兩位女生
的《傳說日本》(遠流)、《我這一代東京人》(大田),乃至北正史、澤田重隆《東京
下町職人生活》同樣可讀。但論風頭之健,尤屬李長聲。從木馬所出的「時代小說」系列
起,他所寫的導讀便為讀者所喜。《居酒屋閒話》更看出其「知日」功力所在,談論異國
文化而不失主體性,不卑不亢,轉而自嘲,這在今日的中國人,尤其是面對日本的中國人
,可說絕無僅有,無怪乎其受歡迎,從北京、上海、廣州到台灣,沿途掌聲不絕。
【2007/12/30 聯合報】
[轉錄]年度名家選書》讓創作的幽冥之火 熒熒發光
年度名家選書》讓創作的幽冥之火 熒熒發光
【聯合報╱駱以軍(作家)】
文學類
‧《德語課》/齊格飛‧藍茨著/許昌菊譯/遠流出版
‧《馬戲團之夜》/安潔拉‧卡特著/楊雅婷譯/行人出版
‧《焚燒》/黃錦樹著/麥田出版
‧《亂迷》/舞鶴著/麥田出版
‧《邱妙津日記》/邱妙津著/印刻出版
也許恰好闖進一個時鐘鐘面的暫停時光──那使我們多少想探問內部銜扣的機括齒輪出了
什麼問題──2007年本地的文學書略顯得空荒。老、中、青的主力小說家似乎集體沒在本
年度交出重量級作品。讓人目不暇給的頂尖翻譯小說持續引介,在此間造成「幸福的讀者
/不幸的創作者」,類似「NBA/SBL」、「美國大聯盟/台灣職棒」之產業結構傾斜(或
者該說毀滅),早已是我輩同業私下聚會一個無奈酸苦的老話題。幾乎從敘事縱深、歷史
細節調度、強大的虛構熱情、豐厚之人文哲學教養、讓人目瞪口呆之故事弧彎,無一不讓
細節調度、強大的虛構熱情、豐厚之人文哲學教養、讓人目瞪口呆之故事弧彎,無一不讓
本土手工業兩千本印量支持的認真寫手們擲筆長嘆:「我是在和全盛時期的喬登、大鳥柏
德、魔術強生、歐尼爾加布萊恩打球嗎?」
以本年度為例,即使未必較往年耀眼,卻按一定周期被譯介的,此間已具一定讀者群的迷
人小說家,我個人腦海便浮現莎娣‧史密斯的《簽名買賣人》(大塊文化)、石黑一雄《
別讓我走》(商周)、艾莉絲‧孟若《出走》(時報文化)、安妮‧普露《惡土》(時報
文化)、瑪格麗特‧愛特伍《雙面葛蕾斯》(天培)、赫拉巴爾《沒能準時離站的列車》
(大塊文化)……這些華麗、深邃的進口「極域之夢」、奢侈的故事金黃蟹膏,若竟沒將
之選進年度好書,小說之神必在深夜夢中用鐵鍊痛毆我。
但我只能挑選齊格飛‧藍茨的《德語課》和安潔拉‧卡特的《馬戲團之夜》。《德語課》
以優美渾厚的曠野劇場,深刻反省了偽裝成專家話語對個人隱密場所的侵入,包含了奧森
維茲核心之理性著魔,一種錯把系統層級而下的分工執行效率當作道德的現代性噩夢,
那造成了一個「敬業」的警察,監控、毀滅一個老畫家畫作的頑強無感性,令人不寒而慄
之二十世紀黑暗之心。
《馬戲團之夜》則展示了卡特這位女作家近乎非人類的想像力之音域,在不可能的奇想高
空弦索上仍能自由妖異地拔高再拔高,那種魔幻魅力讓這地球上絕大部分小說家的「虛構
」像實驗皿裡的胚胎標本一樣弱小。
本土創作部分,黃錦樹的散文集《焚燒》是一本可上溯魯迅《朝花夕拾》、橫向和奈波爾
對話,人文地貌遼闊,將離散者、漫遊者、中/西知識分子、孤兒或茫然父親多重身分在
中年之境朝向一神祕邊境探問的心靈史。舞鶴之《亂迷》及董啟章《時間繁史》(麥田出
版)皆可視為對讀者橫征暴斂之極限實踐。然限於名額,我選了鍊字成魔、現代主義夢魘
更高度濃縮、創作心智損耗更高的《亂迷》。
《邱妙津日記》於十二年後的今天出土,或可以「事件」規模視之。今天我們重讀一個被
時間封禁的年輕騷亂靈魂,如何在一孤寂之境左突右撞、自我規訓、與全面降臨之黑暗抗
搏的青年藝術家畫像,仍是感慨震動。
遺珠而無法列進的,包括巴代的《笛鸛》(麥田出版)、柯裕棻《甜美的剎那》(大塊文
化)、房慧真《單向街》(遠流)、吳明益《家離水邊這麼近》(二魚文化),大陸小說
家馮唐《三日,十四夜》(大塊文化)、格非《人面桃花》(人人),另有鄭振鐸《失書
記》(網路與書)、楊絳《走到人生邊上》(時報文化)、王德威《後遺民寫作》(麥田
出版)、張大春《認得幾個字》(印刻)。
這些作者,沒有將文學當作產業,仍讓創作的幽冥之火在書本的隱祕歧境熒熒發光。他們
毫不媚俗地將個人獨特的文明場景化為邦迪亞上校的手工小金魚。套句老話,年度這樣的
回首與設定聚焦之框,我以為是致敬,而非「給獎」。
【2007/12/30 聯合報】
【聯合報╱駱以軍(作家)】
文學類
‧《德語課》/齊格飛‧藍茨著/許昌菊譯/遠流出版
‧《馬戲團之夜》/安潔拉‧卡特著/楊雅婷譯/行人出版
‧《焚燒》/黃錦樹著/麥田出版
‧《亂迷》/舞鶴著/麥田出版
‧《邱妙津日記》/邱妙津著/印刻出版
也許恰好闖進一個時鐘鐘面的暫停時光──那使我們多少想探問內部銜扣的機括齒輪出了
什麼問題──2007年本地的文學書略顯得空荒。老、中、青的主力小說家似乎集體沒在本
年度交出重量級作品。讓人目不暇給的頂尖翻譯小說持續引介,在此間造成「幸福的讀者
/不幸的創作者」,類似「NBA/SBL」、「美國大聯盟/台灣職棒」之產業結構傾斜(或
者該說毀滅),早已是我輩同業私下聚會一個無奈酸苦的老話題。幾乎從敘事縱深、歷史
細節調度、強大的虛構熱情、豐厚之人文哲學教養、讓人目瞪口呆之故事弧彎,無一不讓
細節調度、強大的虛構熱情、豐厚之人文哲學教養、讓人目瞪口呆之故事弧彎,無一不讓
本土手工業兩千本印量支持的認真寫手們擲筆長嘆:「我是在和全盛時期的喬登、大鳥柏
德、魔術強生、歐尼爾加布萊恩打球嗎?」
以本年度為例,即使未必較往年耀眼,卻按一定周期被譯介的,此間已具一定讀者群的迷
人小說家,我個人腦海便浮現莎娣‧史密斯的《簽名買賣人》(大塊文化)、石黑一雄《
別讓我走》(商周)、艾莉絲‧孟若《出走》(時報文化)、安妮‧普露《惡土》(時報
文化)、瑪格麗特‧愛特伍《雙面葛蕾斯》(天培)、赫拉巴爾《沒能準時離站的列車》
(大塊文化)……這些華麗、深邃的進口「極域之夢」、奢侈的故事金黃蟹膏,若竟沒將
之選進年度好書,小說之神必在深夜夢中用鐵鍊痛毆我。
但我只能挑選齊格飛‧藍茨的《德語課》和安潔拉‧卡特的《馬戲團之夜》。《德語課》
以優美渾厚的曠野劇場,深刻反省了偽裝成專家話語對個人隱密場所的侵入,包含了奧森
維茲核心之理性著魔,一種錯把系統層級而下的分工執行效率當作道德的現代性噩夢,
那造成了一個「敬業」的警察,監控、毀滅一個老畫家畫作的頑強無感性,令人不寒而慄
之二十世紀黑暗之心。
《馬戲團之夜》則展示了卡特這位女作家近乎非人類的想像力之音域,在不可能的奇想高
空弦索上仍能自由妖異地拔高再拔高,那種魔幻魅力讓這地球上絕大部分小說家的「虛構
」像實驗皿裡的胚胎標本一樣弱小。
本土創作部分,黃錦樹的散文集《焚燒》是一本可上溯魯迅《朝花夕拾》、橫向和奈波爾
對話,人文地貌遼闊,將離散者、漫遊者、中/西知識分子、孤兒或茫然父親多重身分在
中年之境朝向一神祕邊境探問的心靈史。舞鶴之《亂迷》及董啟章《時間繁史》(麥田出
版)皆可視為對讀者橫征暴斂之極限實踐。然限於名額,我選了鍊字成魔、現代主義夢魘
更高度濃縮、創作心智損耗更高的《亂迷》。
《邱妙津日記》於十二年後的今天出土,或可以「事件」規模視之。今天我們重讀一個被
時間封禁的年輕騷亂靈魂,如何在一孤寂之境左突右撞、自我規訓、與全面降臨之黑暗抗
搏的青年藝術家畫像,仍是感慨震動。
遺珠而無法列進的,包括巴代的《笛鸛》(麥田出版)、柯裕棻《甜美的剎那》(大塊文
化)、房慧真《單向街》(遠流)、吳明益《家離水邊這麼近》(二魚文化),大陸小說
家馮唐《三日,十四夜》(大塊文化)、格非《人面桃花》(人人),另有鄭振鐸《失書
記》(網路與書)、楊絳《走到人生邊上》(時報文化)、王德威《後遺民寫作》(麥田
出版)、張大春《認得幾個字》(印刻)。
這些作者,沒有將文學當作產業,仍讓創作的幽冥之火在書本的隱祕歧境熒熒發光。他們
毫不媚俗地將個人獨特的文明場景化為邦迪亞上校的手工小金魚。套句老話,年度這樣的
回首與設定聚焦之框,我以為是致敬,而非「給獎」。
【2007/12/30 聯合報】
[轉錄]【文學觀察.展望2008-上】小說篇
【文學觀察.展望2008-上】小說篇
小說「大道」何在?
◎李奭學
幾天前在香港一個學術會議上,東京大學的藤井省三教授送我一本新著,專論村上春樹在
華語文化圈的接受過程。拜讀之後,我發覺要談當前台灣小說和世界潮流的關係,我們再
也不能以西方為限。1980年代以來,村上春樹像狂潮一般席捲日本,再以加工出口品的速
度淹沒了東亞地帶,甚至橫掃美國,直逼西方中心論的主流前哨,台灣當然難逃影響,而
且是橫的移植,縱的開展,老少作家都心甘情願向最新崛起的日本現代性稱臣。
村上春樹的小說情節奇瑰,而最令人驚訝與讚歎的是一手獨特的歐化文體。日文和華語都
曾遭遇歐洲語文的挑戰,語句早已西化。日文又和華語一樣,在某種崇洋心態下一步步解
構自我。所以村上寧可以片假名拼寫固有,也不願用漢字書寫傳統,從而激起文法巨變,
形成全新系統。只要跨越語際,這種「村上春樹現象」每令譯家頭疼不已。儘管如此,台
灣在賴明珠等人努力下仍然克服障礙,硬把《挪威的森林》等村上名著塑造成大眾文本。
村上春樹曾獲卡夫卡獎,接下來我想轉到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萊辛去。她著作等身,
名滿天下,卻因英文欠佳而曾為人詬病。論起小說,萊辛無疑是大家。她籍隸英倫,幼時
卻在亞、非度過,而且血緣亦非盎格魯.撒克遜的正統,何況十四歲以後又因身體不適而
輟學,一生幾與教育絕緣。萊辛沒有語言立異或因之異化的問題,這方面她的癥結反而出
現在語感較差,筆法欠雅上,故而難以媲美傳統的英語大師。雖然如此,萊辛正義感強,
說故事的本領又高,而且經常為女性與其他弱勢發聲,所以瑕不掩瑜,詬之者反為所病。
萊辛與村上春樹東西並立,不過兩人風格各異,顯而易見,所屬世代又復不同,吸引的閱
眾當然也有所異。儘管如此,兩人卻有一點一樣︰他們的文字若非有別於傳統,就是經傳
統指斥為標新立異。無如兩人的影響力在當今又獨步全球,能超邁者少之又少。而凡此加
總以觀,我看暗示的似乎是文明日新,我們往後的小說文化也得跳脫傳統,另闢大道。
「大道」是什麼?首先,小說不僅文字得創新活潑,不讓傳統給囿限;其次,小說也得是
說故事的本領,而這點我們不能不懷舊。第一點乃村上春樹的教訓,第二點則為萊辛的啟
發。兩人各有所長,交叉併論,共陳而觀,也可加速我們理解世潮與個人風雅的趨向。我
們的時代強調新速實簡,我看部頭大並不表示小說實力的個頭也大。這一輪的太平盛世,
我們尤該凝練故事,擴充世界觀,讓文字開出一朵朵細緻的敘述之花。
通往世界之路
◎廖炳惠
最近,到哈佛大學參加「全球華語、離散文學」研討會,可說眾星雲集,從王德威到周蕾
、史書美、單德興,以及亞美文學重要學者,甚至研究猶太、非裔文學的教授(如Marc
Shell, Brent Edwards等),均出席發表論文或擔任圓桌引言人。其中最引人注意的莫過
於作家哈金了。
哈金在聽了一天半後,於終場的圓桌論壇上做了極其精采的演說。他認為華文是世界上最
具創作能量的文字,而且中國政府也動輒投資數千萬人民幣在一些寫作協會上,然而何以
中國作家並未能進入世界文學的識域?以2006年超過兩百位作家與學者所送出的全球十大
小說為例,僅《紅樓夢》入圍,得到一票。為什麼人口如此之多,歷史也夠悠久,作家、
經費超過一般水平,但著作卻難邁向國際?
一個理由是中文世界觀與政治文化的自我中心及其封閉性;另一個理由則可能更加關鍵,
也就是華文作家很少去深入潛研世界文學,反而動輒以一些潮流(尤其是魔幻寫實或情色
、性別議題),對本身的歷史及文化記憶缺乏信心,或因為政治考量而將個人之情感結構
細部加入大時代的史觀。哈金以在中國受歡迎的文章記錄對照康正果的傳記《出中國記:
我的反動自述》(2005)、《Confessions: An Innocent Life in Communist China,
2007》,前者只在中國受重視,後者卻在歐美世界不斷有佳評。
針對中國政治的高壓及其緊張,哈金很坦率地說:「如果中國能有二十名上下的好作家願
道出心聲,能讓中國官方十分緊張,那麼華文世界的創作便有展望。」在私下的討論中,
哈金提及當代華語作家的文學訓練不扎實,比起巴金、魯迅、沈從文等作家早期均深入英
、法、日、俄之文學佳境,由文學翻譯工作中去揣摩、聆賞、再三演繹,真是不可同日而
語。哈金談到的歷史心路紀錄,其實是現在國際文壇上的一大主流,從帕慕克(Orhan
Pamuk)到柯慈(J. M. Coetzee)等作家及諾貝爾獎得主,除不斷推出個人回憶錄之外,
他們也持續地將本身所閱讀的世界文學作品?以評價、分析,如柯慈的《Inner Workings
:Literary Essays, 2000-2005》或奈波爾的《A Writer’s People: Ways of Looking
and Feeling》。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史詩式的三部曲小說,反而在出版不景氣,讀者逐漸消失的空前危機處
境中逆向操作且大行其道。如以更多部才完成的《哈利波特》故事,或菲利普.羅斯的美
國三部曲《美國牧歌》(American Pastoral)、《我嫁了一個共產黨黨員》(I Married
A Communist)及《人性污點》(Human Stain),乃至童妮.摩里森的樂園三部曲《寵
兒》(Beloved)、《爵士樂》(Jazz)、《樂園》(Paradise),文學自成一個神話、
敘事的自主體,不斷衍生而且彼此指涉,在形式上有其有機體的結構意義。其次是移民的
家庭歷史及個人成長歷程也是目前相當有看頭的潮流,今年在美國評論及市場皆有斬獲的
就屬加里.施特恩加特的《荒誕國度》。
由於生態破壞、天氣變化、中東戰爭、恐怖攻擊、貧富懸殊、生化複製等議題不斷成為全
球的焦點,小說家也不乏圍繞這些主題發表其文學想像,如唐.德利洛在最近《
Cosmopolis》和《墜樓者》兩部作品中,也回應了這些當前的問題,前者描述富翁在遭殺
害前的荒唐、耽溺、虛無,充滿了犬儒理性及嘲諷;後者藉由一位911事件生還者的自述
,描述恐怖攻擊的經歷對他與妻小日常生活的衝擊影響。此作延續了DeLillo作品中對暴
力及大眾傳媒如何成為其幫凶有深刻的探討。
小說「大道」何在?
◎李奭學
幾天前在香港一個學術會議上,東京大學的藤井省三教授送我一本新著,專論村上春樹在
華語文化圈的接受過程。拜讀之後,我發覺要談當前台灣小說和世界潮流的關係,我們再
也不能以西方為限。1980年代以來,村上春樹像狂潮一般席捲日本,再以加工出口品的速
度淹沒了東亞地帶,甚至橫掃美國,直逼西方中心論的主流前哨,台灣當然難逃影響,而
且是橫的移植,縱的開展,老少作家都心甘情願向最新崛起的日本現代性稱臣。
村上春樹的小說情節奇瑰,而最令人驚訝與讚歎的是一手獨特的歐化文體。日文和華語都
曾遭遇歐洲語文的挑戰,語句早已西化。日文又和華語一樣,在某種崇洋心態下一步步解
構自我。所以村上寧可以片假名拼寫固有,也不願用漢字書寫傳統,從而激起文法巨變,
形成全新系統。只要跨越語際,這種「村上春樹現象」每令譯家頭疼不已。儘管如此,台
灣在賴明珠等人努力下仍然克服障礙,硬把《挪威的森林》等村上名著塑造成大眾文本。
村上春樹曾獲卡夫卡獎,接下來我想轉到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萊辛去。她著作等身,
名滿天下,卻因英文欠佳而曾為人詬病。論起小說,萊辛無疑是大家。她籍隸英倫,幼時
卻在亞、非度過,而且血緣亦非盎格魯.撒克遜的正統,何況十四歲以後又因身體不適而
輟學,一生幾與教育絕緣。萊辛沒有語言立異或因之異化的問題,這方面她的癥結反而出
現在語感較差,筆法欠雅上,故而難以媲美傳統的英語大師。雖然如此,萊辛正義感強,
說故事的本領又高,而且經常為女性與其他弱勢發聲,所以瑕不掩瑜,詬之者反為所病。
萊辛與村上春樹東西並立,不過兩人風格各異,顯而易見,所屬世代又復不同,吸引的閱
眾當然也有所異。儘管如此,兩人卻有一點一樣︰他們的文字若非有別於傳統,就是經傳
統指斥為標新立異。無如兩人的影響力在當今又獨步全球,能超邁者少之又少。而凡此加
總以觀,我看暗示的似乎是文明日新,我們往後的小說文化也得跳脫傳統,另闢大道。
「大道」是什麼?首先,小說不僅文字得創新活潑,不讓傳統給囿限;其次,小說也得是
說故事的本領,而這點我們不能不懷舊。第一點乃村上春樹的教訓,第二點則為萊辛的啟
發。兩人各有所長,交叉併論,共陳而觀,也可加速我們理解世潮與個人風雅的趨向。我
們的時代強調新速實簡,我看部頭大並不表示小說實力的個頭也大。這一輪的太平盛世,
我們尤該凝練故事,擴充世界觀,讓文字開出一朵朵細緻的敘述之花。
通往世界之路
◎廖炳惠
最近,到哈佛大學參加「全球華語、離散文學」研討會,可說眾星雲集,從王德威到周蕾
、史書美、單德興,以及亞美文學重要學者,甚至研究猶太、非裔文學的教授(如Marc
Shell, Brent Edwards等),均出席發表論文或擔任圓桌引言人。其中最引人注意的莫過
於作家哈金了。
哈金在聽了一天半後,於終場的圓桌論壇上做了極其精采的演說。他認為華文是世界上最
具創作能量的文字,而且中國政府也動輒投資數千萬人民幣在一些寫作協會上,然而何以
中國作家並未能進入世界文學的識域?以2006年超過兩百位作家與學者所送出的全球十大
小說為例,僅《紅樓夢》入圍,得到一票。為什麼人口如此之多,歷史也夠悠久,作家、
經費超過一般水平,但著作卻難邁向國際?
一個理由是中文世界觀與政治文化的自我中心及其封閉性;另一個理由則可能更加關鍵,
也就是華文作家很少去深入潛研世界文學,反而動輒以一些潮流(尤其是魔幻寫實或情色
、性別議題),對本身的歷史及文化記憶缺乏信心,或因為政治考量而將個人之情感結構
細部加入大時代的史觀。哈金以在中國受歡迎的文章記錄對照康正果的傳記《出中國記:
我的反動自述》(2005)、《Confessions: An Innocent Life in Communist China,
2007》,前者只在中國受重視,後者卻在歐美世界不斷有佳評。
針對中國政治的高壓及其緊張,哈金很坦率地說:「如果中國能有二十名上下的好作家願
道出心聲,能讓中國官方十分緊張,那麼華文世界的創作便有展望。」在私下的討論中,
哈金提及當代華語作家的文學訓練不扎實,比起巴金、魯迅、沈從文等作家早期均深入英
、法、日、俄之文學佳境,由文學翻譯工作中去揣摩、聆賞、再三演繹,真是不可同日而
語。哈金談到的歷史心路紀錄,其實是現在國際文壇上的一大主流,從帕慕克(Orhan
Pamuk)到柯慈(J. M. Coetzee)等作家及諾貝爾獎得主,除不斷推出個人回憶錄之外,
他們也持續地將本身所閱讀的世界文學作品?以評價、分析,如柯慈的《Inner Workings
:Literary Essays, 2000-2005》或奈波爾的《A Writer’s People: Ways of Looking
and Feeling》。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史詩式的三部曲小說,反而在出版不景氣,讀者逐漸消失的空前危機處
境中逆向操作且大行其道。如以更多部才完成的《哈利波特》故事,或菲利普.羅斯的美
國三部曲《美國牧歌》(American Pastoral)、《我嫁了一個共產黨黨員》(I Married
A Communist)及《人性污點》(Human Stain),乃至童妮.摩里森的樂園三部曲《寵
兒》(Beloved)、《爵士樂》(Jazz)、《樂園》(Paradise),文學自成一個神話、
敘事的自主體,不斷衍生而且彼此指涉,在形式上有其有機體的結構意義。其次是移民的
家庭歷史及個人成長歷程也是目前相當有看頭的潮流,今年在美國評論及市場皆有斬獲的
就屬加里.施特恩加特的《荒誕國度》。
由於生態破壞、天氣變化、中東戰爭、恐怖攻擊、貧富懸殊、生化複製等議題不斷成為全
球的焦點,小說家也不乏圍繞這些主題發表其文學想像,如唐.德利洛在最近《
Cosmopolis》和《墜樓者》兩部作品中,也回應了這些當前的問題,前者描述富翁在遭殺
害前的荒唐、耽溺、虛無,充滿了犬儒理性及嘲諷;後者藉由一位911事件生還者的自述
,描述恐怖攻擊的經歷對他與妻小日常生活的衝擊影響。此作延續了DeLillo作品中對暴
力及大眾傳媒如何成為其幫凶有深刻的探討。
[無奈]事情總是delay...
為什麼?
每次都是這樣終結?
是我的個性害的嗎,超莫名!我還沒那沒自怨自哀
事情總是要一直拖,
可是又無奈,
但是能怎麼辦?
煩死了...沒意義的無奈
沒意義的等待
反正最好就是等大家吃乾抹淨了
然後我在後面幫大家拿草紙擦屁股就是了
是怎樣?
做個事情做到這樣,
總之,再也不這樣了,再也不
是個蠢蠢蠢蠢蠢蠢
我是蠢豬!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