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9/2007
隨想
我曾經想過如果能把一首歌寫成一篇文章,甚至是一個故事,歌聲中所描述的劇情性會不會更完整?
結果我也只是想,有不少人把它們化作具體的實現:
像是<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一書,就是透過維梅爾的同名畫作衍伸出來的故事,
或許是真實也或許是捏造的,反正看的時候覺得世界有了不一樣的詮釋。
又或者是音樂劇 Sunday in the park with George,按照Saurat 的印象,
用點畫的方式,呈現出顏色的多樣性,色彩的和諧性,自然與人之間的整齊一致性,
只是畫作本身就已經很賞心悅目了沒錯,可是當有了故事之後,覺得看起來經典 優雅但有點距離的畫
也是那麼的貼近人心 有人性而且有了額外的感動,是一種驚喜。
好像已經擁有甜美花香的花朵,突然又找到自己特別的價值,揮發出一種新的花香,而這花香同樣也不會輸給他本身
互相輝映之下,帶給愛花的人士一種驚喜跟驚豔。
只是...如果作品 事件本身不夠吸引人,甚至是醜陋的,有辦法經過重新的詮釋之後找到自己的價值嗎?
而所謂的吸引人? 醜陋? 又有些什麼定義呢? 我是這麼想的:人們絕對無法對於自己不認同的事情產生共鳴。
反過來說,終究還是得回歸到人本身,如果沒有人認同,價值便不存在!沒有價值的事物,就是沒有人重視的事物。
這麼想覺得很殘酷,人終究還是沒有辦法不在乎別人的看法,
因為人的本性是需要被認同的,有一股深切的渴望,希望找到自己的價值,失去了自身的定位,就像在真空無重力狀態之下一樣可怖
回到問題,我覺得是有辦法的,只要有好的詮釋 有好的切入點,是可以的。
聽說安徒生童話本來也是從不堪入目的一些嚇小孩子 甚至是荒淫的坊間故事之中集節改編而成,
有人能想像說白雪公主 睡美人 小紅帽這一類經典童話,原本是類似色情小說之類的書嗎?
(好啦!有這樣的人....= =我知)不過真相還是被渲染誇大,本來聽說是沒有這麼誇張。
可是安徒生童話真的改的好,帶給多少小小孩無數的幻想與夢想,甚至是一些目標去達成,對於原作是否真的如此不堪入目,好像也不重要了
我也是只是喜歡童話而已,誰管他過去的怎樣怎樣。
不過真要我把一首歌寫成一篇文章,我最怕的是自己沒有那個功力,寫出來的東西自己看了都想要掐死自己,最後大概會是這個下場。
如果是這樣,我還有那個膽去嘗試嗎?
或許,等哪天我精神不太正常的時候,阿,或許該說是精神錯亂的時候,我再來考慮考慮好了。
2007/7/16 13:58
7/14/2007
光明戲院
木柵的光明戲院,
自從有記憶的時候就在了
小時候常常一家人去哪裡看電影,
價位便宜又合理,不像現在的戲院動不動就花費上百,在光明看的時候票價加上零零總總的零食費(呵~)也不到一百元,雖是看二輪片,不過因為我們家是看好電影而看電影的,不是為了看新電影而去看電影,所以也沒什麼差。音響設備絕對是比不上華X啦!可是,我的耳朵也沒那好就是了。
我想也是因為他的價格合理,外面賣得零食不勝枚舉而且很有古早味的特色。
每每只要有好片上映,都是大排長龍
夏天的晚上,戲院常常擠滿了人潮,常常會看到父母在排隊,而孩子們就繞著旁邊的攤販打轉,打量著琳瑯滿目的點心,止不住的口水都要掉下來了,通常像我們這樣的孩子,想跟父母要求買點心,可是又不敢要求太多怕被罵,所以都要"下好離手"-看準了目標再下手,總覺得在抉擇的過程中,雖然必須有所取捨而猶豫不決,可是卻讓人覺得幸福。
光明戲院,如果沒記錯的話,分成四個廳,藍寶石 紅寶石 什麼的,都是一些寶石名,在當時是覺得很新穎的名字,畢竟寶石什麼的都有點洋化的意象,可是現在回頭看,總避不了俗氣,每一個廳都差不多大,不過相較於現在的戲院算是中小型的戲院了,位子有點像是飛機的經濟艙,對於小孩或是身形不大的大人們算是剛剛好的,不過我的長人爸爸卻沒辦法塞進那椅子,每次我們都要像搶頭香那樣衝進戲院搶前面比較空廣的位子,要不就必須坐邊邊,讓爸爸能坐的舒服一些。
除了在華X看過滿山滿海的人之外,也只有在光明戲院我才看過場場爆滿的情景,大家都穿的很休閒就來看電影了,光明戲院就好像我們文山區的居民的後花園戲院的感覺,輕裝簡從的就可以好好欣賞一部片,隨著劇情哄堂大笑,指指點點,議論紛紛都不會有人有意見,看到激動之處大哭的也大有人在,相較於現在的電影院,就是多了分濃濃的人情味,讓我十分懷念。
不過,對於現在社會的人追求品質 崇尚生活享受,光明戲院提供的這種簡單的娛樂似乎不能再滿足普遍大眾,上了國中之後,光明戲院的觀眾人數就大幅的減少,我也不常去那裡看電影了,跟朋友一起,談的相關電影話題都跟新電影有關,"好電影"的觀念也是有,可是卻必須從新電影延伸出來,於是大家都會結伴去華X看電影,價格昂貴,但可能是符合大家的品質享受標準吧!觀眾人數也沒因此少了很多。自從信義商圈擴大,年輕一代的人更是愛往那跑。當然我也是無法免俗啦,雖然我這樣說,也沒有什麼想裝高尚的意思就是了。
其實我還蠻喜歡華x的存在的,至少會有更多人去看電影,只是最近我覺得沒有必要特別花那麼多錢去看片子,除了因為網路發達的緣故之外,我還是覺得早看跟晚看沒有什麼差別,我喜歡電影。
只是對於像光明戲院這種老式電影院的褪逝覺得很遺憾很可惜,現在回頭看看,偶而心血來潮跟家人去看的時候,我也會忍不住打量光明戲院老舊 一成不變的環境,嫌棄它。但每次看完電影後,被好電影感動的心情還是不會變的,在轉彎下樓的時刻,偶而我還是會想起小時候那一群繞著古早味零食打轉的孩子,會想起他們的笑聲 他們的嬉鬧 舔著五元棒棒糖的滿足表情。
自從有記憶的時候就在了
小時候常常一家人去哪裡看電影,
價位便宜又合理,不像現在的戲院動不動就花費上百,在光明看的時候票價加上零零總總的零食費(呵~)也不到一百元,雖是看二輪片,不過因為我們家是看好電影而看電影的,不是為了看新電影而去看電影,所以也沒什麼差。音響設備絕對是比不上華X啦!可是,我的耳朵也沒那好就是了。
我想也是因為他的價格合理,外面賣得零食不勝枚舉而且很有古早味的特色。
每每只要有好片上映,都是大排長龍
夏天的晚上,戲院常常擠滿了人潮,常常會看到父母在排隊,而孩子們就繞著旁邊的攤販打轉,打量著琳瑯滿目的點心,止不住的口水都要掉下來了,通常像我們這樣的孩子,想跟父母要求買點心,可是又不敢要求太多怕被罵,所以都要"下好離手"-看準了目標再下手,總覺得在抉擇的過程中,雖然必須有所取捨而猶豫不決,可是卻讓人覺得幸福。
光明戲院,如果沒記錯的話,分成四個廳,藍寶石 紅寶石 什麼的,都是一些寶石名,在當時是覺得很新穎的名字,畢竟寶石什麼的都有點洋化的意象,可是現在回頭看,總避不了俗氣,每一個廳都差不多大,不過相較於現在的戲院算是中小型的戲院了,位子有點像是飛機的經濟艙,對於小孩或是身形不大的大人們算是剛剛好的,不過我的長人爸爸卻沒辦法塞進那椅子,每次我們都要像搶頭香那樣衝進戲院搶前面比較空廣的位子,要不就必須坐邊邊,讓爸爸能坐的舒服一些。
除了在華X看過滿山滿海的人之外,也只有在光明戲院我才看過場場爆滿的情景,大家都穿的很休閒就來看電影了,光明戲院就好像我們文山區的居民的後花園戲院的感覺,輕裝簡從的就可以好好欣賞一部片,隨著劇情哄堂大笑,指指點點,議論紛紛都不會有人有意見,看到激動之處大哭的也大有人在,相較於現在的電影院,就是多了分濃濃的人情味,讓我十分懷念。
不過,對於現在社會的人追求品質 崇尚生活享受,光明戲院提供的這種簡單的娛樂似乎不能再滿足普遍大眾,上了國中之後,光明戲院的觀眾人數就大幅的減少,我也不常去那裡看電影了,跟朋友一起,談的相關電影話題都跟新電影有關,"好電影"的觀念也是有,可是卻必須從新電影延伸出來,於是大家都會結伴去華X看電影,價格昂貴,但可能是符合大家的品質享受標準吧!觀眾人數也沒因此少了很多。自從信義商圈擴大,年輕一代的人更是愛往那跑。當然我也是無法免俗啦,雖然我這樣說,也沒有什麼想裝高尚的意思就是了。
其實我還蠻喜歡華x的存在的,至少會有更多人去看電影,只是最近我覺得沒有必要特別花那麼多錢去看片子,除了因為網路發達的緣故之外,我還是覺得早看跟晚看沒有什麼差別,我喜歡電影。
只是對於像光明戲院這種老式電影院的褪逝覺得很遺憾很可惜,現在回頭看看,偶而心血來潮跟家人去看的時候,我也會忍不住打量光明戲院老舊 一成不變的環境,嫌棄它。但每次看完電影後,被好電影感動的心情還是不會變的,在轉彎下樓的時刻,偶而我還是會想起小時候那一群繞著古早味零食打轉的孩子,會想起他們的笑聲 他們的嬉鬧 舔著五元棒棒糖的滿足表情。
7/10/2007
【奇士勞斯基影展】夜貓子電影院
【奇士勞斯基影展】夜貓子電影院
Kieslowski Festival
拍電影並不是只有觀眾、影展、影評、訪談,而是必須每天早上六點起床,在溼冷的天候中背著沈重的器材出發。它是項折磨精神的工作,在你投入其中時,其他的事自然都得從第二順位算起,包括你的家庭、情感、私生活……。數年後,法國《解放報》(Liberation)訪問了包括我在內的幾位導演,談到我們為什麼會走上電影這條路,我當時的回答是:「因為我不會做別的事。」
─克里斯多夫‧奇士勞斯基
2007.7月
7/3(二)再見奇士勞斯基 Krzysztof Kieslowski
7/7(六)雙面薇若妮卡 The Double Life of Veronique
7/10(二)藍色情挑 Blue
7/14(六)白色情迷 White
7/17(二)紅色情深 Red
7/21(六)機遇之歌 Blind Chance
7/24(二)電影狂 Camera Buff
7/28(六)十誡之生命之歌 Decalogue one & two
7/31(二)十誡之愛的試探 Decalogue three & four
2007.8月
8/4(六)十誡之初戀殺機 Decalogue five & six
8/7(二)十誡之女兒的祕密 Decalogue seven & eight
8/11(六)十誡之同床異夢 Decalogue nine & ten
8/14(二)無休無止(英文版) No end
8/18(六)傷痕 The Scar
8/21(二)情路長短調(英文版) A Short Film about Love
8/25(六)殺人影片(英文版) A short film about killing
8/28(二)再見奇士勞斯基 Krzysztof Kieslowski
播映時間:每星期二、星期六 pm9:00
播映地點:清華大學蘇格拉底二手書咖啡屋
購票方式:免票、免低消
共同主辦:清華大學藝術中心、清華大學圖書館、蘇格拉底二手書咖啡屋
清大藝中網站:
http://www.arts.nthu.edu.tw/programs_show.php?my_pro=5&&time=3&&fdsn=217
Kieslowski Festival
拍電影並不是只有觀眾、影展、影評、訪談,而是必須每天早上六點起床,在溼冷的天候中背著沈重的器材出發。它是項折磨精神的工作,在你投入其中時,其他的事自然都得從第二順位算起,包括你的家庭、情感、私生活……。數年後,法國《解放報》(Liberation)訪問了包括我在內的幾位導演,談到我們為什麼會走上電影這條路,我當時的回答是:「因為我不會做別的事。」
─克里斯多夫‧奇士勞斯基
2007.7月
7/3(二)再見奇士勞斯基 Krzysztof Kieslowski
7/7(六)雙面薇若妮卡 The Double Life of Veronique
7/10(二)藍色情挑 Blue
7/14(六)白色情迷 White
7/17(二)紅色情深 Red
7/21(六)機遇之歌 Blind Chance
7/24(二)電影狂 Camera Buff
7/28(六)十誡之生命之歌 Decalogue one & two
7/31(二)十誡之愛的試探 Decalogue three & four
2007.8月
8/4(六)十誡之初戀殺機 Decalogue five & six
8/7(二)十誡之女兒的祕密 Decalogue seven & eight
8/11(六)十誡之同床異夢 Decalogue nine & ten
8/14(二)無休無止(英文版) No end
8/18(六)傷痕 The Scar
8/21(二)情路長短調(英文版) A Short Film about Love
8/25(六)殺人影片(英文版) A short film about killing
8/28(二)再見奇士勞斯基 Krzysztof Kieslowski
播映時間:每星期二、星期六 pm9:00
播映地點:清華大學蘇格拉底二手書咖啡屋
購票方式:免票、免低消
共同主辦:清華大學藝術中心、清華大學圖書館、蘇格拉底二手書咖啡屋
清大藝中網站:
http://www.arts.nthu.edu.tw/programs_show.php?my_pro=5&&time=3&&fdsn=217
藍色情挑Blue (法文:Bleu)
Blue,奇士勞斯基(Krzysztof Kieslowski, 1941-1996)的三色系列電影之一。
今天我看了,在貓底
朱麗葉畢諾許的形象讓我十分喜歡…,加上海報的深藍色設計搭配畢諾許個性菱角分明的臉龐,讓我印象深刻,營造出一種很有感情的情境。
另外,貓底的定期電影辦到現在,一直沒能找出時間去看,每每錯過好片,總是覺得很遺憾,這次暑假有機會待在這裡,就去看了。
經過這次電影經驗,我決定以後就把"電影"列入我的例行公事之一了。
因為有點小遲到了,沒能看到前面大概五分鐘左右,是個遺憾。
女主角茱莉,已婚,一夫一女(?),丈夫是當代赫赫有名的作曲家,他做的曲子,曲調絕妙動人,不過,茱莉代筆這回事似乎是個公開的秘密。
劇情一開始就發生車禍,只留下茱莉一個人,失去了親人,痛不欲生的茱莉表現的方式不是嚎啕大哭、痛哭的徹底,反而是憤怒
怒不可抑的她,認為自己受了騙,與人牽扯:友情 愛情什麼的,都是陷阱,就像他後來跟母親自白的一樣。她把房子賣了,把從前都拋棄了,為了洩憤,還跟暗戀(該說是明戀吧...)自己許久的奧利維(maybe作曲家,但不如其丈夫)度過了纏綿的ㄧ晚,並從此從自己住過的地方消失
她想要與人斷絕關係,對所有事物假裝漠不關心,可是,她不行,她無法這麼做,人與人果然是需要有連結的。
不同於之前住在村落,她在靠近人群的地方找了間房子,這說明她想一個人,可是又怕獨處。
因一次意外發現樓下住的女孩私生活混亂,當整層樓的住戶發起簽名想趕那女孩出去時,茱莉拒絕簽名,女人說:她是妓女!同棟樓的住個妓女喔!茱莉只冷冷的回答: 那跟我沒有關係。 看樣子好像茱莉想切斷所有連結,事實上,她不也是無法趕那女孩出去嗎? 當在紅燈區上班的女孩情緒不穩定的時候,茱蒂雖想斷然拒絕她的要求,但最後還是去陪了她。
把音樂當成精神糧食的她,雖然憤怒的丟了他丈夫生前留下的未完成原稿(該是她寫的),可是當她閉上眼感受的,不論是街景、是公車喇叭的哮叫、是街上佝僂的老太太蹣跚的步伐,在她的腦海中都變成了成串的音符,曼妙的旋律。她無法放棄音樂。
在衣櫥裡發現了老鼠,老鼠媽媽新生了一群小老鼠看到柔弱如她的幼鼠,還有母鼠的庇護,害怕老鼠的她無法下手打死老鼠,就算這群老鼠把她的箱子洗劫一空,咬了個大破洞,她還是不忍。害怕老鼠的她最終借了朋友的貓來處理那些老鼠,最後卻是害怕親自善後,是由樓下的女孩代為處理。她也無法放棄對普生的同理心。
最後,她也無法放棄愛情,不論是接受愛,或是打算重新愛一個人。發現了自己的丈夫,原來有個相處頗久的情婦,甚至還有了孩子,雖然忍不住的發怒,可是卻鬆了一口氣。人總是奇怪,發現了對方的背叛,自己反而不難過了,傷口好像不那麼痛了。同樣的茱莉也是,重拾音樂,跟奧利維合作完成其丈夫的遺作。 當她發現奧利維對她用情至深,並稍稍動心後,她將自己展現給他,雖然她仍有所保留,可是她知道日子是該繼續過下去,生活會繼續,明天會有愛。這種連結是糾纏迷亂的斷不了,無法理清。
電影的最後,出現了一段歌劇音樂,就像貫串整劇的遺作 協奏曲一樣 震攝感動人心。其中出現了像這樣的台詞:
「沒有愛 我一無所有」
還有這樣的台詞:
「唇舌會緘默 知識會消散 只有愛 就是愛」
或許這樣的結尾所傳達的意念-愛,對於現代這種感情氾濫的時代,有點陳腔濫調,
可是真的令人動容。
其實主角的台詞不多,可是動作、眼神、電影的拍攝手法說明了一切,主角的心情非常明白的傳達了給觀眾們,特別值得提到的是她與藍色的連結。
像是那個水晶吊飾,深淺加上大小不一的藍色珠石,照射在主角的眼中的臉上,失去家人的哀愁和悲傷,就算沒掉眼淚也呈現出來。在她失去家人後,搬家的那時刻,她用力的扯下了一串珠子,憤怒的情緒,好像在說為何她是被留下的那一個;到了新家,她掛上了唯一攜帶的物品,也是那飾品,她珍惜的掛上了她,想再次碰碰它,卻又害怕,我覺得這裡有點象徵的意味,好像那串藍色珠子成為了她情感的皈依,她情感的連結,"不敢去觸碰"則說明了她的畏懼與退卻。
另一個藍色意象,則很明顯的是游泳池,茱莉游泳的方式 風格,她的速度、力道、待在水裡的時間,反映了她的心情,我印象深刻的是一次她用力的手勢濺起的水花與導演刻意放大的水聲,讓我感受到她的憤怒與不耐。更有一次,茱莉潛進水中久久不起,最後突然出現在螢幕面前,來了個大特寫,感受到她的震驚與狼狽。
這部片很值得一看,推薦給所有喜愛電影的人,
雖然奇士勞斯基是個大師級的導演,可是這部片劇情卻不會很深,不過含意深遠,是部不難理解,而且有很多探討點的電影。
去貓底看電影,原本是有點不專業和抱著殺時間的心態,但之後每個禮拜二都想去看看^^
網路上的Bleu的導覽,很詳盡,寫得比我有深度多了^^
我是個愛大放厥詞的外行~
http://life.fhl.net/Movies/prophet/Kies/blue/blue.htm
今天我看了,在貓底
朱麗葉畢諾許的形象讓我十分喜歡…,加上海報的深藍色設計搭配畢諾許個性菱角分明的臉龐,讓我印象深刻,營造出一種很有感情的情境。
另外,貓底的定期電影辦到現在,一直沒能找出時間去看,每每錯過好片,總是覺得很遺憾,這次暑假有機會待在這裡,就去看了。
經過這次電影經驗,我決定以後就把"電影"列入我的例行公事之一了。
因為有點小遲到了,沒能看到前面大概五分鐘左右,是個遺憾。
女主角茱莉,已婚,一夫一女(?),丈夫是當代赫赫有名的作曲家,他做的曲子,曲調絕妙動人,不過,茱莉代筆這回事似乎是個公開的秘密。
劇情一開始就發生車禍,只留下茱莉一個人,失去了親人,痛不欲生的茱莉表現的方式不是嚎啕大哭、痛哭的徹底,反而是憤怒
怒不可抑的她,認為自己受了騙,與人牽扯:友情 愛情什麼的,都是陷阱,就像他後來跟母親自白的一樣。她把房子賣了,把從前都拋棄了,為了洩憤,還跟暗戀(該說是明戀吧...)自己許久的奧利維(maybe作曲家,但不如其丈夫)度過了纏綿的ㄧ晚,並從此從自己住過的地方消失
她想要與人斷絕關係,對所有事物假裝漠不關心,可是,她不行,她無法這麼做,人與人果然是需要有連結的。
不同於之前住在村落,她在靠近人群的地方找了間房子,這說明她想一個人,可是又怕獨處。
因一次意外發現樓下住的女孩私生活混亂,當整層樓的住戶發起簽名想趕那女孩出去時,茱莉拒絕簽名,女人說:她是妓女!同棟樓的住個妓女喔!茱莉只冷冷的回答: 那跟我沒有關係。 看樣子好像茱莉想切斷所有連結,事實上,她不也是無法趕那女孩出去嗎? 當在紅燈區上班的女孩情緒不穩定的時候,茱蒂雖想斷然拒絕她的要求,但最後還是去陪了她。
把音樂當成精神糧食的她,雖然憤怒的丟了他丈夫生前留下的未完成原稿(該是她寫的),可是當她閉上眼感受的,不論是街景、是公車喇叭的哮叫、是街上佝僂的老太太蹣跚的步伐,在她的腦海中都變成了成串的音符,曼妙的旋律。她無法放棄音樂。
在衣櫥裡發現了老鼠,老鼠媽媽新生了一群小老鼠看到柔弱如她的幼鼠,還有母鼠的庇護,害怕老鼠的她無法下手打死老鼠,就算這群老鼠把她的箱子洗劫一空,咬了個大破洞,她還是不忍。害怕老鼠的她最終借了朋友的貓來處理那些老鼠,最後卻是害怕親自善後,是由樓下的女孩代為處理。她也無法放棄對普生的同理心。
最後,她也無法放棄愛情,不論是接受愛,或是打算重新愛一個人。發現了自己的丈夫,原來有個相處頗久的情婦,甚至還有了孩子,雖然忍不住的發怒,可是卻鬆了一口氣。人總是奇怪,發現了對方的背叛,自己反而不難過了,傷口好像不那麼痛了。同樣的茱莉也是,重拾音樂,跟奧利維合作完成其丈夫的遺作。 當她發現奧利維對她用情至深,並稍稍動心後,她將自己展現給他,雖然她仍有所保留,可是她知道日子是該繼續過下去,生活會繼續,明天會有愛。這種連結是糾纏迷亂的斷不了,無法理清。
電影的最後,出現了一段歌劇音樂,就像貫串整劇的遺作 協奏曲一樣 震攝感動人心。其中出現了像這樣的台詞:
「沒有愛 我一無所有」
還有這樣的台詞:
「唇舌會緘默 知識會消散 只有愛 就是愛」
或許這樣的結尾所傳達的意念-愛,對於現代這種感情氾濫的時代,有點陳腔濫調,
可是真的令人動容。
其實主角的台詞不多,可是動作、眼神、電影的拍攝手法說明了一切,主角的心情非常明白的傳達了給觀眾們,特別值得提到的是她與藍色的連結。
像是那個水晶吊飾,深淺加上大小不一的藍色珠石,照射在主角的眼中的臉上,失去家人的哀愁和悲傷,就算沒掉眼淚也呈現出來。在她失去家人後,搬家的那時刻,她用力的扯下了一串珠子,憤怒的情緒,好像在說為何她是被留下的那一個;到了新家,她掛上了唯一攜帶的物品,也是那飾品,她珍惜的掛上了她,想再次碰碰它,卻又害怕,我覺得這裡有點象徵的意味,好像那串藍色珠子成為了她情感的皈依,她情感的連結,"不敢去觸碰"則說明了她的畏懼與退卻。
另一個藍色意象,則很明顯的是游泳池,茱莉游泳的方式 風格,她的速度、力道、待在水裡的時間,反映了她的心情,我印象深刻的是一次她用力的手勢濺起的水花與導演刻意放大的水聲,讓我感受到她的憤怒與不耐。更有一次,茱莉潛進水中久久不起,最後突然出現在螢幕面前,來了個大特寫,感受到她的震驚與狼狽。
這部片很值得一看,推薦給所有喜愛電影的人,
雖然奇士勞斯基是個大師級的導演,可是這部片劇情卻不會很深,不過含意深遠,是部不難理解,而且有很多探討點的電影。
去貓底看電影,原本是有點不專業和抱著殺時間的心態,但之後每個禮拜二都想去看看^^
網路上的Bleu的導覽,很詳盡,寫得比我有深度多了^^
我是個愛大放厥詞的外行~
http://life.fhl.net/Movies/prophet/Kies/blue/blue.htm
7/08/2007
Federer 晉級決賽!
打打停停,起起落落,今年溫布頓網賽到頭來仍是費德勒和納達爾雙雄爭冠。追求5連霸的費德勒以7-5,6-3,6-4擊敗法國黑馬賈斯蓋,率先進入決賽;去年決賽輸給他的2號種子納達爾隨後跟進。
納達爾的對手塞爾維亞第4種子卓柯維奇腳趾受傷半途放棄,讓他打到3-6,6-1,4-1即提早收拍,取得與費德勒再別一次苗頭的機會。
納達爾的對手塞爾維亞第4種子卓柯維奇腳趾受傷半途放棄,讓他打到3-6,6-1,4-1即提早收拍,取得與費德勒再別一次苗頭的機會。
訂閱:
文章 (Atom)